第四,社会组织的孵化和培育。
不能简单说是重复,因为盐田相对地处偏远,人口、地域、规模要小一些。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让院长、庭长过多地干预审批案件,没有这条,要在法院内部做到独立、公正审判是不可想象的。
路是一步一步走的,福田法院在六七年前盐田法院的基础上,又做了改革。这里面,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当我们逐渐削弱了院长和庭长的审批权后,我们是不是又把审批权交给了审判长?这个审判长照样是对一些案件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理权和裁判权的分离,仍然是没有解决。现在一个法院一二十个审判长和主审法官,我给你很大的审判权也给你很大的责任和压力。权力大了,责任也增加了,这是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原来好几十个法官审案,监督成本太高。
所以很多主审法官和审判长如履薄冰,过去懒散的状态一扫而光。我担心,这样下去的话,没有行政职务的法官还是不能享有独立审判权,且难以有出头之日我非常同意这么一句话:一个学术家,他只能解释这个世界,他没办法改变这个世界。
哲学家给纳粹当参谋的,不也是有过吗?在法治进程中力促人与制度良性互动新京报:制度与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老话题。人们期望官员里面,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出现。狭义上谈参政,对西方国家来说就是担任议员、总统、内阁的主要成员。这还需要看他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边,他的施展空间有多大。
新京报:法律人参政现状如何?江平:刚刚起步,还不是为数众多。但是从世界各国的法治发展历程来看,完成法治的最根本思想,恐怕还是要靠制度。
新京报:中国社会是不是就按照这样一个需求,一步步往前推进?王人博:这是没法论证的。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应该说在逐渐完善,但包括社会保障和其他很多的制度仍然还有需要再建立、再改革。但还有许多因素在制约着他,到底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取决于很多因素,所以不能说有法律背景的人参政就一定导向法治。所以他只能独守学术立常比如说以法学的视角去解读《窦娥冤》这样一个文本,这可能是学者感兴趣而公众不感兴趣的。
法律人参政并不必然导向法治新京报:法律人中,有不少学者也走向了参政的路子。在我看来,这跟所谓经济人、法律人的专业背景没有什么关系。新京报:法律人参政能够聚集不少社会公众的眼球,为什么?江平:我想这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人们对国家法治化进程中法律人的期望,一个是人们某种程度的担心。因为是医生出身,马来西亚的前总理马哈蒂尔对律师来当总理不太感兴趣,他认为,总统也好,总理也好,最好是医生来当。
因为医生看病先看症状,然后找出原因,找出治好病的药方,再通过药方把病治好。在急剧变迁的社会当中,读书人的心灵和心态被打乱了。
本质说来是如何认识法治和推行法治过程中的人的关系。关键是看大的社会环境。
同时还更主要取决于他本人的品行、理想、谋略。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如果我和国家机关的某一个长一起到外面去,这两个人对人们眼球的吸引力就不一样。拿人大来说的话,全国人大里边虽然法律界代表越来越多,但相对来说还是很少。举司法系统来说,基本的制度都建立了,虽然还有不完善之处,但我们还需要有很高素质的法官。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人参政,本身就是法律人走向社会、开阔视野的过程。新京报:这种比较应该说是相对的。
规范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依法办事,这在客观上要求有更多具备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参与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这是毫无疑问的。新京报:但是任何制度都是靠人来建立和完善的。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社会发展客观上需要管理者具备相关的法律、管理等学科的知识,这是正常的。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法律人参政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必然趋势。
参政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这个社会给你提供了什么样的舞台?在社会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要推行中国法治化,只能越推越糟。
现在的国家领导人里,学法律的也还较少。这两个东西非常重要,但比较起来,最根本的仍然是制度法律人就是以法律作为职业的群体。新京报:在社会转型期内,怎么看这部分人的选择?王人博:在学而优则仕的语境之下,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还有许多因素在制约着他,到底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取决于很多因素,所以不能说有法律背景的人参政就一定导向法治。这样一个群体不仅包括以教授法律为业的学者,而且包括把法律作为工具应用于社会的职业,例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甚至包括在公司等组织中从事法律工作的人。
但从客观背景来看的话,中国正经历从一个传统社会向一个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当中。这两个东西非常重要,但比较起来,最根本的仍然是制度。
那这种状况怎么解释呢?我们可以做个统计,究竟是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参政多,还是那些当了领导以后拿学位的多?所以我认为不能看到一点就推论到面上去。所以他只能独守学术立常比如说以法学的视角去解读《窦娥冤》这样一个文本,这可能是学者感兴趣而公众不感兴趣的。
同时还更主要取决于他本人的品行、理想、谋略。至于将来是不是可能成为政府的高层领导人,这都是可以探讨的。我们希望这种参政主要还不是因为对权力的欲望,而是希望更好地使权力运转起来———因为毕竟他们学习了法律,懂得权力为什么必须要接受制约和监督这些理念。直面参政的优势与不足新京报:与以往的工程师参政、经济学者参政不同,法律人治国有哪些独特优势?江平:与经济人相比,法律人参政有好处也有坏处。
新京报:也就是说,我们更加应该关注角色变迁背后的制度建设。这是不能过早下结论的。
至于是否法律人参政、经济人参政,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社会比较复杂,你不能从某一个现象根据逻辑推出一个结果出来。
一个合格的法律人需要了解众多的社会问题。而律师则不然,律师是拿了别人钱,为别人办事。
顶: 65踩: 512
评论专区